图文 / 鞠榕工 王钢 汤胜英
在人类共存地球南半部,有个四季如春的纯净国度——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它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方圆1600公里没有邻国,又以库克海峡分界分为南岛、北岛两大岛屿。自公元10世纪,被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发现。2014年新西兰摄影师Dennis Rademacher拍摄的新西兰当年最佳风景照“全世界最孤独的树”成为我们深刻理解心结。由于它生长在瓦纳卡湖中,有了些远离市嚣的含义,无论春夏秋冬与日出日落,无论人迹鸟踪与风雪雷电,它始终孤独地守护着这片湖泊,这棵“孤独的树”与新西兰多么的神似。

孤独往往与寂寞相伴,蒂卡普小城在夜幕降临,银河上位的好牧羊人教堂上空,这第一个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深蓝幕布下,星空剧场中横贯天际的星子,将教堂与天堂相连。此时仿佛人间的祈祷由小城向天际传播,瞬间这“孤独”的有了万千的呵护,福音的通达。
前往奥马鲁的东海岸有个叫Moeraki的地方,可以看到被誉为“神秘石球”摩卡摩托大圆石。据毛利人的传说,这是一千多年前,航海大战舟阿雷德欧鲁号(Araiteuru)在岸边沉没时所滚出来的瓜果。后来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认为这些大圆石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前,饱含会结晶的钙与碳酸盐微粒的海底沉积泥,一点一点慢慢形成了这些大圆石。海滩的飞鸟惊醒了滩涂的丝纹,海浪的冲刷圆润了奇石的沧桑,让这“孤独”与“神秘”结缘。
有着诗意般名字的基督城追忆桥(Bridge of Rememberance)横跨艾芬河,造型优雅的石桥,是为了纪念名字两次世界大战而建。当年澳新军团的兵士由兵营出发经过此桥时,望见艾芬河水,与家人依依惜别。由此可见,在这“孤独”的国度中,世界大战的结盟者也没有忘记拉上一个战友。是战争的结盟让它不再“孤独”,追忆桥百年的足迹更是印证了地理上的遥远,隔不住人类的大同。
达凯库拉(Kaikoura)——这座以海洋生物闻名的小镇,也是新西兰海洋野生动物的门户。在碧海蓝天之际,抹香鲸自由的翩翩起舞在太平洋的万顷碧波之间,下潜的瞬间把尾巴高高地翘出了水面,携带起巨大的水花。而在一片礁石的U型海湾,数百头海豹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肥硕的身躯在礁石间晃来晃去,模样憨态可掬。有了这么些个生命的存在,这个国度已不再孤独。

伊甸山是一座形成于2-3万年以前的死火山,奥克兰陆地火山带中最高的火山,也是奥克兰最重要的象征之一。登上伊甸山远眺奥克兰全景,南半球最高的建筑——天空塔(328米)从地平面拔起,高耸入云:海港大桥横跨南北,连接着两个美丽的港湾。它虽然是当今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但仍愿当一个世界的旁观者。就像《指环王》中的霍比特人,在自己孤独的生活圈子里,社交关系简单,人也活得单纯,誉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也许新西兰人携带着这“孤独”的品性,还在追求乌托邦式的梦想中默默前行。
作者 / 摄影 简介
鞠榕工 《摄影与摄像》南京影像中心艺术总监。全国职业认证中心摄影等级专业委主任,中国水利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老年摄影学会理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久会员。曾担任金陵老年大学摄影校友会会长,校书画院摄影艺术创作研究室主任。
王钢 《摄影与摄像》南京影像中心摄影理论研究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久会员,全国职业摄影师认证三级。
汤胜英 《摄影与摄像》南京影像中心摄影理论研究员。江苏省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久会员,全国职业摄影师认证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