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国 | 梨园锦绣,逐梦芳华!作者: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非 逐梦芳华梨园锦绣 遗
国粹京剧,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何通过快门记录下这一国粹艺术的精彩瞬间是舞台摄影师杨少铎先生从业以来始终不忘的初心。舞台上,灯光亮起,演员们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都是一个个值得记录的画面;舞台下,阴影里的摄影师杨少铎先生用自己对京剧的理解,一帧帧让画面定格。
  杨少铎和国粹戏剧摄影  1有缘无份的舞台出生在“样板戏”流行的年代,杨少铎从小就对舞台充满了向往,作为从小学到初中的“小杨子荣”专业户,优越的外表形象、一点即通的天赋和外人的称赞,一切都顺理成章,这似乎在告诉幼年时期的杨少铎:他的未来就是戏剧舞台。 命运却总爱开玩笑,青年时期的杨少铎顺利通过了高考、京剧学习,却躲不过突如其来的变故,只能放弃京剧舞台的杨少铎,退居幕后。灯光亮起,或许,总有一位少年站在台下,仰望着高高的舞台。
坐席上人来人往,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观看舞台表演,没人会在乎身边这位少年,或许他也曾落寞过、撕心裂肺过,只因这触不可及的京剧梦。
 2一入摄影难回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对于杨少铎先生而言,对于摄影的热爱,就是这种无法拒绝的坚定热爱。 一个人到底有多深爱,才能在30年之后为了热爱而从事一项从未涉足的领域?或许这就是杨少铎先生把京剧融入摄影的初心。对于摄影人而言,所有的镜头和专注都在于记录美好和热爱。不得已离开京剧舞台的杨少铎是不幸的,可是他却用另一种行动去诠释自己的一生热爱,又是幸运的。
同样,在杨少铎先生镜头下的演员也是幸运的,无论是精心布置的摄影棚还是天然灯光的舞台,他们的光彩都被记录下来,以这种静态的方式为更多人“表演”。
 3始终都在瓶颈期“我怎么感觉我永远在瓶颈期,而且从未解决。有时我觉得亮光就在眼前,可是又好像无论怎么努力就是达不到!” 真正对艺术有所追求的人,或许都是如此。 那些真正有所成就的人似乎都是如此,他们总是会给自己一定的周期,反观自己的作品和行为,以当下的自己去审视昨天的自己,进而去找到不足,着手改变,周而复始,不断前行。一年半,在别人看来,或许只是500多天,但在摄影师杨少铎看来,这是他必须停下来思考进步的周期。
一张张光影记忆既是他带给观众的礼物,也是他对满腹热爱不屈的坚持,这也是杨少铎先生对摄影、对京剧这项国粹艺术不朽的誓言!
 国粹
 霸王别姬

国粹
杨玉环
话剧
白鹿原

国粹
 锁麟囊
国粹
 白蛇传

国粹
 花田错

打量着戏中人物,一颦一笑足以尽人生芳华,千姿百态足够塑造一段传说。曲终人散,一曲终了下一段再次登场,于戏台上,人生百态,万象光影。作为戏台下的观众,我既是一个陶醉其中的逐梦者,又不是一个极尽繁华琼影的亲历者。我以镜代笔,用心去触动每一个令人动容的瞬间,刻画人间的各种角色,又像是在临摹一幅古画,未必是浓墨重彩,未必是鬼斧神工,但一定触动人心,一定是我心中所爱。——杨少铎
   杨少铎 2001年建立“少铎摄影艺术工作室”,从事摄影工作,三代京剧名家御用剧照摄影师,拍过的戏曲名家演员有梅葆玖、尚长荣、谭元寿、裴艳玲、计镇华、韩再芬、于魁智、张火丁、李胜素等。 原北京京剧院摄影艺术总监北京文史馆特聘摄影师电影《云水谣》剧照摄影师京剧电影《白蛇传》李胜素片剧照摄影师京剧电影《香莲案》执行导演、剧照摄影师京剧新编历史剧《藜杖行》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剧照摄影师张火丁京剧电影《锁麟囊》剧照摄影师蜂鸟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项目策划“京剧篇”摄影导师“南音篇”摄影导师“华县皮影”摄影师北京少铎摄影艺术中心 摄影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2016年度“中国影像十杰”摄影师 |